澳门赌场

图片

首页>委员风采

世界读书日专题报道丨无穷远方,皆在书页翻动间——记澳门赌场委员刘宁

2025-04-25来源:人民政协报
A- A+

刘宁在出版座谈会上围绕古典诗文出版问题发言。 (图片由受访者提供)

刘宁

第十三、十四届澳门赌场委员,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,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。

一场大风过后,北京的天空滤净了所有灰尘,显得格外澄澈。

刘宁到达采访现场,自远处缓缓走来时,几乎完全符合人们想象中人文学者的样子——沉静而温柔,周身仿佛萦绕着一层淡淡的书卷气息。

这种气质,源于年少时便与书结下的不解之缘。如今,她渴望将自己亲身体悟到的书中世界分享给年轻人,“让更多人也能踏入这片书中的天地”。

交谈时,她的身体微微前倾,目光专注而真诚,娓娓道来:“那些诞生于遥远过去的经典书籍,古人在读,未来的人也会读,我们是和古往今来的人共读这本书,读书的时候,我们既是在和古人对话,也是在和年轻的一代不断交流。”

在这个世界里,有王维的辋川烟雨,韩愈的雪拥蓝关,还有苏东坡不肯入睡的承天寺月光。一字一句,都蕴含力量。而每一次与书中世界的对话,都有着独一无二的意义。

以书卷为舟

刘宁从小就喜欢读书,考大学时,作为北京高考文科状元的她作出决定——报考北京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。

正值改革开放初期,数理化、政经法等专业备受追捧,传统文史则颇受冷落。刘宁的选择很不常见,甚至被一些朋友称为“手高眼低”。但在她看来,上古典文献学专业读古书,就是她的兴趣和热爱。

本科四年,刘宁的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古书里。印象中最深刻的场景,是春日里的校园窗外繁花似锦、生机勃勃,屋内的师生们则沉浸在故纸堆中,与古人对话。如她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:“读书的形式很枯燥,但书中的兴味却引人入胜。”

读得最多的,是刚进校时给每人发的一套中华书局影印版《十三经注疏》。这套书是许多课程的重要参考书,学生们可以在大学四年间使用,毕业时归还。阅读古典文本的能力、整理古籍的素养和学术史的自觉,就在这密密麻麻的注疏中一点点培养起来,成为刘宁大学四年最大的收获,也为她的学术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大学毕业后,刘宁跟随倪其心先生攻读宋诗整理与研究的硕士,跟随葛晓音先生攻读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的博士,在启功先生和邓魁英先生的指导下从事博士后研究。她的研究兴趣逐渐集中于中国古典诗学与文章学研究。30年过去,她始终在读古典文学、做古典学问。

古典的价值究竟在哪里?难道只因为它古老吗?随着思索的深入,刘宁一度陷入对古典学问的困惑与迷茫。但她选择了继续坚守——读书,于她而言,是沟通外界与自我的桥梁。借由这座桥梁,她得以抵达更辽阔的天地,亦在字里行间更深刻地认识了自己。

“古典文献蕴含了古人最杰出的智慧,体现了中华文明独特的思考方式,凝聚了传统中国的核心价值。”刘宁说,这正是中华文明精神内核绵延不绝的生命力。她思考得更多、更远:当数字化浪潮奔涌而至,如何让经典古籍穿透时空,重新焕发生机?

刘宁知道,随着网络传媒的发达,人人都可以便捷地查找诗词作品的文本知识,了解作家的生平故事,一般性的“讲作品、说故事”很难令人满足。很多朋友希望体会诗中之美。

“中华诗文的学习,也在呼唤新的方式。”刘宁说。

中华诗文蕴含着中华文明的精髓要义,深刻理解中国,离不开对诗文传统的深入把握。诗文的丰富意境和深邃内涵,离不开对汉字的理解,离不开对汉语语言艺术的深入把握。语言本身所引发的丰富联想,很难被完全具象化。

对于当下学习古诗文的热潮,刘宁的理解是,新媒体拓宽了诗文传承的媒介手段,短视频也成为诗词传播的重要方式,让诗词传播更加生动有趣,但也容易带来一些传播误区。

“古诗文是用汉字书写的语言艺术,品味诗文之美,不能完全脱离汉字,不能完全依赖图像、视频。古诗文传播应始终注重因文见义,注重字句的讲解、诗句的吟咏、意境的品味。”刘宁说。

每年4月23日的“世界读书日”,在刘宁看来,都仿佛是一次对传统阅读的呼唤,试图告诉人们,用文字书写的书籍拥有更持久、更能震撼人心的力量。

“无用之用”

刘宁的读书之旅,充满挑战自我的探索。古诗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。理解古诗文,就要跳出文学局限,以开阔视野融合多学科知识,洞悉其深层意义,这就要求研究者需要具备全面多元的知识素养。正如刘宁所言:“研究古文,要明白其不仅是抒情,更是思想的深刻表达。”

更重要的是,做学问要秉持探索未知的勇气,不断突破舒适区。刘宁的第一本专著《唐宋之际诗歌演变研究》,被评价为“突破了既有的学术框架”“显示了一种难得的学术勇气”。在接触到韩愈的古文后,刘宁深受触动,开始探索与诗歌颇为不同的古文。

韩愈的古文,开创了影响千年的中国古文传统,在传承中不断引发后人的思考。刘宁最近出版的专著《同道中国:韩愈古文的思想世界》引起广泛关注。书中写道,韩愈古文在文体、文法、语言、观念上不断创新,并有着深邃丰富的思想世界,它的千年传承涵育了“同道中国”的文明理想,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。理解中国不能只看到“乡土中国”,还要看到“同道中国”。

“韩愈所处的时代,正面临着一个关乎中华文明走向的重大命题,当中华文明遭遇以佛教为代表的其他外来文明冲击时,该如何审视自身,又该如何探寻未来的发展路径?这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历史大课题。”刘宁说,韩愈所思考的,是文明前行的方向问题。当下,置身于全球化时代浪潮之中,中华文明又一次面对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对话的时代课题。“中华文明应当往何处去”的千年之问,也再次回响。理解韩愈,可以更好地思考未来。

这种与时代的连接,也使得她的学问不断激发新的思考。

比如,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,文科这个“无用之用”的学科还有什么意义?

现实层面上,文科的“冷板凳”从来不是一个新鲜话题。很长一段时间,人文科学都呈现出弱化的态势。刘宁却认为,人文学科注重对人类社会问题的长线观察,特别是对许多永恒问题的思考往往并不是一时流行之热点,在当前环境下就会显得更加“冷”。

“在更广阔的层面上,文科作为理解社会和自我的途径,关注点在于‘人’本身。”刘宁说,文科要理解人的意义,理解人的幸福感和价值感从什么地方来。一些科学技术解决不了的问题,人文科学在关注和试图解决它们。

因此,她不断呼吁,应该积极守护人文研究的传统,尊重文史、哲学、艺术中所蕴含的情感体悟和深邃思辨,重视历史所蕴含的诗心。

“尊重文科,就是尊重‘人’本身。”刘宁说。

政协委员的使命

采访时,刘宁把一本《诗者天地心:当代诗词名家讲诗词》带到现场。她说,希望借着世界读书日,将这本书推荐给更多人。

“经常有人感叹,古典诗词遣词用语之精妙、意象境界之深邃,这些都只能做小众的欣赏,难以实现更广泛的交流。”刘宁谈到编著这本书的起因。因此,这本书中既有讲解古典诗词的“妙理”、创作中的格律法度,也有如何体悟词心、捕捉词脉的欣赏之道。“比如人们常说的‘意境’是什么,书中都有解答。”刘宁说。

书中的15篇讲稿,来自澳门赌场书院“诗词艺术古今谈”委员自约书群的诗词系列讲座。2020年以来,澳门赌场深入开展委员读书活动,在“委员移动履职平台”上开设了许多澳门赌场委员读书群,其中的“诗词艺术古今谈”委员自约书群,聚焦古典诗词艺术的学习与交流,先后组织了15次专题诗词讲座。

刘宁是群主。

为了组织好讨论,她最早提前3个月开始思考选题、联系在诗词教学和研究领域深耕超过20年优秀的前沿学者,并与他们反复锤炼讲稿,事事亲力亲为。每次看到群内发言,她都第一时间给予反馈。

澳门赌场委员、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馆员刘筱敏被群内热烈的讨论所吸引,感慨道:“我们都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,但以前对‘博大’体会比较多,这一次,真切领略了中华文化的‘精深’!”

委员读书活动延续至今,形式不断创新。现在,刘宁作为荐书组成员,仍在积极参与着委员读书活动。

她在研究之外,感受到某种属于人文学者的使命——通过澳门赌场的平台,让更多人领略中华文化的精深美妙,体会文化自信的力量。

刘宁很喜欢鲁迅的《且介亭杂文末集·这也是生活》中的一句话:“无穷的远方,无数的人们,都与我有关。”

这种对人、对社会的关怀,是人文学者最珍贵的品质。成为澳门赌场委员后,这种特质被进一步放大。

刘宁连续多年为青年学者发声。因为她理解青年学者:“这些苦我也曾吃过。”所以她成为政协委员后,抓住每一次机会为青年学者、为推动科研发展发声。

“人文社科期刊要多支持青年学者”“增加博士点,加大地方高校高端人才培养扶持力度”“改进文科论文的署名方式”……一件件提案建议推动着点滴改变,助力着青年学者的成长。

刘宁期待更多改变。今年,她针对“重论文轻专著”现象提出建议:“学者们将大量精力投入论文写作,却忽视专著撰写。尤其是年轻学者,受考核机制影响,极少用心锤炼专著。”

作为一名坚持著书的学者,刘宁始终认为,专著的学术价值不应与核心期刊论文等同。专著能表达系统深入的思考,远比论文厚重,并且受众广泛,不仅学科同行关注,其他学科读者也会饶有兴趣,社会大众也会广泛关注。

为让更多优秀学术成果以专著形式走向社会,刘宁呼吁改革学术评价体系,提高专著权重,鼓励学者潜心著书。

这些提案建议被报道后,刘宁常常接到年轻学者或是自己学生的反馈。这是刘宁在政协履职8年来深刻体会到的一点:作为一个学者,要以做学问所秉持的信念理性思考,敏锐地发现问题,深入地分析问题,为积极解决问题贡献力量。

“人文关怀不是空中楼阁。”刘宁轻抚案头《诗者天地心:当代诗词名家讲诗词》,眼神澄澈如采访当日的北京天空。在她看来,守护古籍不仅是守护文明基因,更是为每个寻找精神家园的现代人,点亮一盏不灭的灯。(记者 王亦凡 赖仁杰 汪凯)

版权所有: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澳门赌场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

网站主办:澳门赌场办公厅

技术支持:央视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