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政协网www.cppcc.gov.cn
首页>委员风采
刘喜存(右一)在封丘县麻小营村对大棚“菌—瓜”种植模式提供技术服务。 (图片由受访者提供)
刘喜存:河南省新乡市政协委员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所长。获“新乡市优秀青年”“新乡市学术技术带头人”和“新乡市最美科技工作者”等称号。
中午1点多钟,刘喜存结束了对承担项目工作的调查后,又紧急驱车赶往河南新乡辉县市冀屯镇麻小营村查看西瓜生长情况,对处于开花坐果期的西瓜进行授粉技术指导。这已经是他今年第5次应邀对大棚“平菇-西瓜”种植模式进行技术服务。每次到这里,迎接他的都是种植户幸福的笑脸。
刘喜存是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所长。同时,他还有一个身份:新乡市政协委员。作为农科专家,多年来他秉持“科技兴农、服务‘三农’”理念,在农业科研、技术推广和指导特色农业发展的道路上默默耕耘,用智慧和汗水服务当前的乡村振兴工作;作为政协委员,他坚持实地考察和征求意见相结合,关注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特色产业发展,2024年撰写的有关特色产业发展的提案被列为重点提案。
潜心科研,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
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,刘喜存深谙此理。自参加工作以来,刘喜存便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。长期从事西瓜甜瓜育种、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和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工作,刘喜存先后培育出12个适应河南地区种植的高产、优质、特色的西瓜甜瓜品种,主持或参与省、市级科研项目15项,先后获得“新乡市优秀青年”“新乡市学术技术带头人”和“新乡市最美科技工作者”等荣誉称号。
“农业科研不能闭门造车,必须立足实际,解决农民最迫切的问题。”在务实想法的促动下,刘喜存坚持科研与生产相结合,每年有一半时间在田间地头调研、试验,确保每一个品种、每一项技术都能真正落地见效。
近年来,为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,刘喜存立足市政协委员职责,对接所联系界别群众,针对当地地理位置和农作物种植情况潜心研究高效农业种植模式,先后成功探索了“西瓜—红薯”“平菇—西瓜”“西瓜—辣椒”“西瓜—玉米”和“浅山区砂砾地西瓜种植”等多种西瓜高效栽培模式,通过这些种植模式的推广,每亩收益增加3000元以上,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,有效提升了设施、土地、肥水资源的利用效率,也进一步为撰写高质量提案和社情民意提供了充分素材。
因地制宜,指导发展农业特色产业
从2019年开始,刘喜存及其团队一直承担着多项“河南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科技支撑行动计划项目”任务,这让他更加关注新乡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。
新乡市地理位置优越,地形、土壤种类丰富,气候适宜,非常有利于发展特色产业。科研成果的价值在于应用,为了让农业科技真正惠及农民,刘喜存深入新乡各县区乡村进行调研考察,针对新乡不同地域农业种植习惯和地理特点指导农业生产,开展科技培训、田间指导,帮助农民掌握先进的种植技术,积极促进各项农业特色产业的形成。
冀屯镇是新乡市有名的农业产业强镇,更是河南最大的平菇生产基地。刘喜存发现,“一直以来,这里的平菇大棚在每年结束约7个月的平菇生产后,另外5个月时间基本处于闲置状态,造成了设施大棚资源的浪费。”
2022年,经过详细的考察后,刘喜存邀请省里专家一起对当地发展“平菇—西瓜”轮作模式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和试验,其中麻小营村的孙国勇成了第一个“吃螃蟹”的人。
在刘喜存的指导下,孙国勇率先对自己的3个平菇大棚进行简单的水路改造和土壤处理后,种植了小果型礼品西瓜,当年便取得了6万多元的收益。在示范带动下,村里孙绍海等人也采用了该模式,在每年平菇生产结束后种植西瓜,最终实现每亩平菇大棚每年增收2万元以上。由于就地采用菇渣返田利用,这里生产的西瓜口感尤其好,就这样,每年5月份,麻小营村的平菇大棚种植的西瓜成了当地一道特殊的风景,也造就了一种特色产业。
“都是刘老师指导得好!”孙绍海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道,正是由于刘喜存多次直观的现场教学和解说,麻小营村西瓜种植户都能很快掌握大棚西瓜种植技术要领,实现大棚增收。
积极履职,为“三农”发声助力
作为新乡市政协委员中的一名农业科研工作者,刘喜存充分发挥界别优势,通过高质量的提案和社情民意,为农业发展增砖添瓦。
3年来,刘喜存先后撰写了《关于补短板强优势,助推新乡农业农村发展的建议》《关于加强农业经营主体培育,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提案》和《打造设施农业高效种植展示平台,促进设施农业健康发展》等提案,其中《关于加强农业经营主体培育,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提案》被列为政协重点提案,由市相关领导督导办理。
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产业振兴是关键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带动地方农业发展、增加农民收入,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,也是实现产业振兴的有效途径。刘喜存经过大量的走访调研,发现了新乡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,他有针对性地撰写提案。承办单位积极采纳提案建议,表示将充分论证,出台相应政策和办法,助力新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特色产业发展。
在此基础上,刘喜存积极奔走在“三农”一线,先后为5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服务与技术指导,使他们在品牌打造、产业发展和三产融合方面取得了快速进展,有效带动了本地农村经济发展。
出身农民,学的是农业,刘喜存对“三农”有着天然的热爱和亲切感。如今,在市政协委员和农业科研工作者双重身份的加持下,他对服务“三农”更加专注,为“三农”发声更加用心,努力展示着一位扎根于中原沃土的政协委员风采。(通讯员 李晶晶 记者 王有强 靳燕)